《美好人生》你這一場生命,想如何走過?
書中的這一句話,深深觸動了我的心。 在我們追求快樂與自由的靈魂的同時,其實都是在和自己的戰鬥 無數次情緒上的波動、當意外發生所產生的矛盾與衝突、一段關係的建立與破壞、何時該抓緊何時該鬆手,種種人生意料不到的發生與成長,其實正塑造著我們的美好人生。
快樂與自由始於清楚了解一個原則。有些事情我們能控制,有些事情不能。
-古羅馬斯多葛主義哲學家 愛比克泰德Epicteuts
書中的這一句話,深深觸動了我的心。
在我們追求快樂與自由的靈魂的同時,其實都是在和自己的戰鬥
無數次情緒上的波動、當意外發生所產生的矛盾與衝突、一段關係的建立與破壞、何時該抓緊何時該鬆手,種種人生意料不到的發生與成長,其實正塑造著我們的美好人生。
源自於哈佛大學兩位教授Robert Waldinger、Marc Schulz的長期研究(他們兩個家庭同時也是畢生摯友關係),經過不斷地訪談和追蹤,找出那些即使到了人生晚年的受訪者,仍心感幸福喜樂的生命真相,就是情緒、人際關係、專注力。
情緒是現代人更需要重視的生活面向,當我們庸庸碌碌地執行著每天的任務,情緒伴隨著我們起伏不定,如何讓自身的感受更自由,覺察更真確?我在另一本由耶魯大學教授Marc Brackett的著作《讓感受自由》中,整理了5個核心步驟。
而在《美好人生》中,兩位作者一樣強調了情緒管理與自我覺察的重要性。
-諾貝爾文學獎 John Steinbeck《查理與我》
這句話在書中許多受訪者中,可以體現。
而促使我更往內心延伸思考的是,是書中提到我們自身的情緒渲染力,是如何沉重且深刻地影響著身旁的親密伴侶和家人,尤其是當我們不知不覺將屋子外的情緒,當作伴手禮帶回家時。
我們的伴侶和家人也許對我們下班時的情緒所知甚少,但他們往往是承受我們最多情緒的人,在沒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之前,我也曾經是這樣的人,上班的烏煙瘴氣,下班後一股腦兒地往家裡扔,苦了我的家人。
後來我找到一些方法,可以讓自己盡可能(我只能說盡可能)地隔離和分割,這兩個不同時空背景的情緒,分享給你們:
🔴如果是我們把情緒帶回家:
- 必須正視並接受自己的情緒,承認工作上有事情不開心
- 花時間和情緒相處,譬如辦公室外的停車場、便利超商、淋浴時,盡量讓自己不帶評斷地感受這些情緒
- 腦海中提醒自己不需要在腦中重演引發情緒的原因,重演那些已發生的不公平,只會讓自己陷入負面思維的漩渦
- 若是試圖忽略情緒或在伴侶前隱忍情緒,反而會讓情緒更強烈,更激化身體反應
🔴若是伴侶把情緒帶回家:
專心傾聽,並展現你的關心與好奇心,別讓她孤單著
當情緒隱隱作痛時,最可怕的敵人就是孤單。人在孤獨的時候,會不自覺地往負面的地方去思考,得不到情感或是肢體上的支持,就愈容易陷入負面循環,這會關連到另一個美好人生的真相:人際關係
書中花了超過一半的篇幅,在敘述人際關係對於我們的生命有多麼深遠的影響力。試著想想下列3個情境問題:
1. 在夜深人靜的夜裡,你感受到孤單害怕時,有沒有一個人能讓你義無反顧地打電話過去討拍?
- 當你差了臨門一腳,想要冒險一搏,追求人生目標時,誰會鼓勵你嘗試新事物?
- 誰知道關於你的所有(or大部分)的事?你感覺低落時可以打給誰,並且能誠實說出你的感受?你能找誰給你建議(而且信任他們所說的)?
就像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說的:少了朋友,沒有人會選擇活著。
無論是伴侶、家人、同學、同事、朋友甚至是鄰居或是陌生人,我們其實內心都渴望從他們身上得到一種力量:支持。
現代人容易從肉眼看到的事件,去評斷是非對錯,尤其是東方社會,通常都是批判和數落的話語居多,並不是見不得人好,有些時候是因為我們習慣去看那些仍未滿足的地方,以「為他人好」之名,發表了缺乏支持力量的言論。
許多人就是這樣逐漸被摧毀的。
善友成就所有修行,佛陀這樣對著他的弟子阿難說著。
美國知名女詩人 Emily Dickinson也這樣大膽地說道:朋友就是我的財產,原諒我貪心地囤積。
今日無論我們的角色是朋友、情人、家人或是在他人生命中的任何角色(體諒世間無常,我們的角色的確一直在變),想要有一群支持我們的人圍繞在身邊,是多麼幸運美好的眷顧,但作者也提醒,想要這樣的人際關係,請先讓自己努力成為這樣的人。
最後一個美好人生的秘訣,作者花了較少的篇幅在描述,但我覺得至關重要。
就是生命中的時間和專注力。
這是一場與自己的恆久戰鬥,和他人無關。
尤其在現代資訊爆炸、AI推波助瀾的環境下,我們的專注力都成了他人掠奪的資源。更無情的是,時間和注意力都是不可在填充的東西,隨著我們一分一秒地在生命中走著,這兩樣東西也在流逝。
(就在我打字的瞬間,又多走了兩秒,還好專注力還留著😄)
書中轉述另一位作家Linda Stone的話:持續性的部分專注
充滿各種刺激的現代環境可能讓我們的心智處於分心狀態太久,遠超過開始報酬遞減的程度。而恰好渙散的注意力和不快樂有關。
思考當下以外事情的能力,是一種認知上的成就,但有情緒上的代價
我們究竟活得像是專注於雪地裡一隻老鼠聲響的貓頭鷹,還是嘗試於一千朵花裡面吸取花蜜的蜂鳥?
在文章的最後,我希望用我很喜歡的一段話作總結
想要擁有幸福美好的人生,千萬別忘記,要去愛。
哈佛研究揭示了快樂的兩個支柱。
一個是愛,另一個是找到因應生命又不會把愛推開之道。
隨著時間流逝,每個人的生命階段轉變時,關係也會隨之改變。一個家庭如何適應這個無可避免的改變,是家庭關係品質的關鍵因素。面對新的角色與挑戰,我們必須不斷移動,但該怎麼做?
或許,用心、勇敢、真誠地去愛,會是你找到答案的關鍵。
也千萬別忘記了,我支持你!!!